Logo

公司要闻

“端午节,我们就在工地上过”
发布日期:2011/6/2 12:45:58 阅读:769次

记者在基层

 “端午节,我们就在工地上过”

——来自郴州市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现场的报道

 

528,骄阳似火。记者来到郴州市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工地上,看到了火热的施工场景:挖掘机轰鸣,渣土车往来穿梭,高耸入云的塔吊舒展着它巨大的臂膀,在空中“舞蹈”。

姜友才,29岁的常德小伙,虽然年纪不大,却在裕后街棚户区改造项目、相山大道项目干了两年,如今已是郴州市国际会展中心项目部生产部的副经理。

“今年清明节,父亲催我回家扫墓和迁祖坟,但是项目正是桩基施工的关键阶段,我没有赶回家。”姜友才愧疚地说。看着城东新区这片杂草丛生的土地在自己的手中“变”成繁忙的工地,他感到欣慰和自豪。

与姜友才同样累并快乐着的,还有工地上150多位一线施工工人。来自贵州的农民工王家强前几天不小心被石头砸伤了手指,休息2天后,伤口刚结痂,他又跑到工地上忙乎着。赶工期,多赚钱,过好日子”是他们最朴实的心愿。

郴州市国际会展中心是我市的重点工程,项目建筑面积5.8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项目工程设计外观以郴州山、水自然风貌特色为设计理念,巧妙地将郴州的地形地貌特征与建筑布局相结合。建成后,将与市体育中心成为城东新区的地标式建筑。

“项目工期预计两年。我们将运用20多项新技术在工程中,力争为郴州捧回第一个工程‘鲁班奖’。”工地上的项目现场负责人廖容人告诉记者。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可节电10%,中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把雨水和生活用水回收后,再用于楼层混凝土的养护……记者来到采用新技术的施工现场和工作间,看得眼花缭乱。

姜友才告诉记者,这几天天气晴好,现在不仅是“五加二”,还要“白加黑”,24小时施工不间断,轮番干,不误工,确保工程进度。

13号桩我们已经返工3次了,我干了8年工程,这是头一遭,这个‘鲁班奖’不好拿。”看到记者来到工地,一位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对记者叫起“苦”来,“想家想亲人,但同样放心不下这片工地。”中年汉子叫蔡海平,家在湖北的他和工友们自工程开工以来一直坚守工地。

工地对面矗立着去年建成并举办了湖南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的市体育中心。每天面对着恢弘大气的市体育中心,施工现场的工人们感到了无形的压力,也鼓足了动力。

“端午节我们不放假,就在工地上度过。”蔡海平、王家强等工人坚定地告诉记者。

(郴州日报记者  周巍)

该文发表在201162日《郴州日报》头版

        郴州日报记者在郴州市国际会展中心项目现场采访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